网上有关“大熊猫为什么吃过竹子后拉的粪便是绿色的?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熊猫为什么吃过竹子后拉的粪便是绿色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据权威刊物《现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报道:
虽然动物园里的大熊猫总是一副慵懒的模样,但野生大熊猫却异常机警,行动迅速 ,一旦发现有人靠近,顷刻间便消失在竹林中 。
因此科学家们决定利用DNA技术来追踪野生大熊猫的生活轨迹。
秘密就藏在大熊猫的粪便中。这些粪便呈橄榄形,中间圆 ,两头尖,黄绿相间。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可以从粪便中提取大熊猫肠道脱落细胞的DNA进行分析 。每一组DNA分子探针 ,便是一只大熊猫的“遗传身份证”。
中英联合研究小组在王朗及其周边地区总共收集到370团粪便。这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工作,博士研究生詹祥江曾经掉下山崖,差点丢掉性命 。
此前的30多年里 ,科学家也是通过粪便来识别不同的大熊猫个体。
众所周知,大熊猫以吃竹类为生。大熊猫专家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胡锦矗说,大熊猫进食时总是先把竹子掰断 ,然后把一段竹子咬成几小节,等到嘴巴塞满后一起咀嚼 。和人吃甘蔗类似,它们只吸吮竹壁细胞的内含物。不同的是,大熊猫并不吐出渣子 ,而是把嚼扁了的竹节整个地吞下去。
这个细节让科学家找到了鉴别大熊猫的蛛丝马迹 。在大熊猫的肠胃中,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这使得它们的粪便里面依然有未消化的成形的竹节纤维 ,而不同的大熊猫个体在进食时咬节的长短并不相同,遗留在粪便中的竹节纤维的长短也不尽相同。就此,我们可知大熊猫吃过竹子后拉的粪便含有竹节纤维 ,而竹节纤维呈竹绿色,并带有淡淡的香味。
先前的研究表明,1岁半的大熊猫咬节的平均长度为2.7厘米 ,2岁半到3岁半的大熊猫为3.5厘米,更大一些的熊猫为4厘米 。
从1968年开始的全国大熊猫普查都是依据“咬节长度”来估算大熊猫的数量,但是它并不能准确判别年龄接近的个体。
新的方法无疑更为精确。魏辅文说 ,它已在熊类和其他一些野生动物上得到很好的应用,采用分子标记来确定不同的野生大熊猫个体,精确度超过98%。
意外的发现
由于竹类的低营养和低消化率,大熊猫只能不停地进食 。胡锦矗测算 ,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大约需要12.5公斤的冷箭竹,进食时间超过13小时。相对应的是,它们排泄的次数也很惊人 ,一只大熊猫平均每天排100团以上的粪便。
这些粪便,并不需要全部收集 。经过初步筛选,研究小组在王朗自然保护区内搜集了270团粪便——可以明显确定为同一只个体的粪便只收集3-7次。此外 ,为了排除王朗周边地区可能前来“串门”的大熊猫,工作人员还前往九寨沟、勿角、黄龙等自然保护区收集了100团粪便。
回到北京后,研究小组一共确认了95个不同的DNA组合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 ”的野生大熊猫 ,它们的生活轨迹立刻可以在沙盘上推演:有66只属于王朗,8只属于白马,10只属于黄龙 ,6只属于勿角,还有5只在王朗与勿角之间徘徊。
这项研究的本义,是揭示王朗地区大熊猫的种群生态学过程。科学家想知道神秘的野生大熊猫如何迁移扩散,它们的社会结构如何组成 ,以及遗传多样性是否衰退等 。因此第一步,就应确定这些野生大熊猫的个体。
关于“大熊猫为什么吃过竹子后拉的粪便是绿色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99999@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