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独钓寒江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独钓寒江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配图如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 ,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 ,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
扩展资料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 ,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 ,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 ,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 ,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 ,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 ,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 ”、“万径”这两个词 ,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 ”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 、“万”两字,下面的“孤 ”、“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 ,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 ,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 ”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 、最一般化的动态 ,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 ,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 ,在画面上浮动起来 、活跃起来了 。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 ,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 ,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 ,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 ,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 、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 ”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百度百科-江雪
关于“独钓寒江雪”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99999@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