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芬兰颂名词解释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芬兰颂名词解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芬兰颂名词解释为:是西贝柳斯创作的歌曲 。
1 、《芬兰颂》的创作背景:
《芬兰颂》是举世闻名的杰作。当时的芬兰正处于维护民族独立、反抗沙皇俄国统治的斗争时期,作品表达了一位爱国音乐家对自己祖国深挚的热爱 ,以及芬兰人民反抗沙俄统治的决心。作品被看作是芬兰精神的象征,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芬兰颂》的组成:
《芬兰颂》以变奏曲式为基础,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表现人民的愿望和苦难。开始时 ,由铜管乐器以及其浑浊、近似于咆哮的音响奏出一系列粗犷 、激动、不稳定的和弦,被称之为“苦难动机”,描写芬兰受到沙俄的残暴统治。
第二部分为快板 ,开始处在低音乐器的反复音型中引出铜管乐器激昂的呐喊,急促而有力 。在一系列向上推进的固定音型之后,定音鼓的喧嚣突然停止 ,木管乐器奏出舒展优美而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表现出芬兰人民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西贝柳斯的介绍和影响:
1、西贝柳斯的介绍:
西贝柳斯,芬兰作曲家 ,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5岁开始学习钢琴并显示出不凡的音乐天赋,1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885年进入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 。1889年获得奖学金和政府资助赴柏林 、维也纳进修。
1892年回国致力于创作,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音乐风格 ,并获得了很高的荣誉。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 。1941年访问美国时,接受了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回国后,他过着隐居生活 ,从事音乐创作。1957年在赫尔辛基去世,享年92岁 。
2、西贝柳斯的影响:
西贝柳斯善于艺术化地使用民间音乐素材,配之高超的作曲技巧、独具特点的气息 、宽广的旋律 ,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使芬兰的音乐汇入了欧洲音乐发展的主流。他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被誉为“芬兰民族之魂” ,他是芬兰民族乐派卓越的代表。
演奏交响乐的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平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自豪。
交响乐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的奏鸣曲 。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
18世纪初 ,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 ”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 ,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 ,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乐的内容、形 、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 ,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 ,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乐中 。气势恢弘,感情细腻 ,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经典交响曲结构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 ,中、快板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
关于“芬兰颂名词解释”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99999@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