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和比丘尼的区别是什么?优质

5次浏览 | 2025-10-06 00:06:33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要回答

网上有关“比丘和比丘尼的区别是什么?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比丘和比丘尼的区别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二者只是性别不同 。

比丘是指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尼指满二十岁出家 ,受了具足戒的女子;比丘与比丘尼都是属于佛教用语中梵语的音译词,比丘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 ”。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 ,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 。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比丘是梵语(印度古典语) ,义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 、破恶,净命等义。尼是梵语中女声 。

俗称比丘为‘僧人’。僧是梵语‘僧伽’之略 ,义为众,凡三比丘以上和合共处称为众(旧译作四比丘以上)。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规定 。其出家者统称为‘沙门’(旧称‘桑门’) ,义为止息一切恶行。

最早的比丘

佛陀出家后 ,其父净饭王多方劝阻无效,于是派五位亲信与佛陀一起苦修。佛陀离开他们独自悟道,他们在鹿野苑继续苦修 。佛陀悟道后 ,在鹿野苑向五人第一次说法,其听法后出家遂成比丘。

这五位最早为佛陀所劝度的比丘,即阿若憍陈如 、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 、摩诃男拘利等五人 ,即“五比丘”。“比丘”加个“大 ”字,含二义 。一者方便说为万二千比丘,根机深厚 ,影响力大,地位尊贵;二者从根本来讲,这些比丘都是回小向大 ,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 。

佛教中"比丘"指哪类人

哈哈 先要说比丘是和尚凡人剃度想要成佛,修行得道便成了佛 ,菩萨则也是以修成佛为目的的修行法师 ,他们都要在修成正果之后才能变为佛,但是菩萨是有法力的 应该是先学道法,学成之后又修行想要成佛

总而言之 可以这样比喻 和尚是从自然界采到的原材料(和没采的凡人有区别)菩萨是从别的地方弄来的半成品 ,而佛则是可以出厂的成品,还可以再包装成为三六九等的佛

男子出家进入佛教教团,受具足戒且满二十岁以上的修行僧。原语bhiks!u(梵语)或bhikkhu(巴利语) ,是由梵语‘求乞’的动词bhiks! 转化而来的名词,意指托钵僧。中国将此字音译作比丘、苾刍等;意译作乞士、除士等 。在印度,一般称出家以后游历各地者为游行僧(梵parivra^jaka ,巴paribba^jaka),或称沙门(梵s/raman!a,巴saman!a)。

在印度 ,比丘或沙门的生活型态是∶须遵守一定的戒律,护持三衣一钵,乞食自活 ,住于阿兰若处 ,少欲知足,离诸世俗烦恼,精进修道 ,以期证得涅盘。《杂阿含经》卷四云(大正2·27a)∶‘所谓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 。(中略)于功德过恶俱离 ,修正行,其心无所畏,是则名比丘。’而所谓戒律 ,依各部派所传而有数目上的不同,《四分律》戒本认为须受二百五十戒。

有关比丘的语义,《大智度论》卷三列有乞士 、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及怖魔等五义 ,其文云(大正25·79c)∶

‘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为乞士 。(中略)复次,比丘名破烦恼 ,能破烦恼故名比丘。复次 ,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 ,故名比丘 。复次,比名怖,丘名能 ,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着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盘 。’

又,《维摩经略疏》卷一更出除馑之义 ,谓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馑乏 。

关于比丘的种类 ,《十诵律》卷一及《俱舍论》卷十五认为有四种,即∶

(1)名字(名想)比丘∶仅有其名,而行为不如其实者。

(2)自言(自称)比丘∶用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者 ,或指剃除须发 ,披着袈裟,自言我是比丘之贼住比丘。

(3)为乞(乞丐)比丘∶从他乞食故名,如婆罗门从他乞时 ,亦言我是比丘,是名为乞比丘 。

(4)破烦恼(破惑)比丘∶能知见 、断诸漏结缚烦恼、拔尽根本的比丘。

此外,《四分律》卷一举出名字、相似 、自称、善来、乞求 、着割截衣 、破结使等七种比丘 ,《大宝积经》卷一一四列有阿兰若、乞食、畜粪扫衣 、树下、冢间、露处等六种比丘。

国人常将比丘称为僧人或和尚 。实则这三个词汇原意并不相同。‘僧’是梵语san%gha的音译,具云‘僧伽’,指僧团而言 ,是对出家众(团体)的称呼。‘和尚’是由梵语up-a^dhya^ya辗转讹译而来 。原意指有德望的出家人,或对自己的师父的尊称,故又译为亲教师。与比丘一词 ,涵意不同。

〔参考资料〕 《长阿含经》卷十五〈究罗檀头经〉;《增一阿含经》卷三;《正法念处经》卷四十九;《大般涅盘经》卷三十四;《注维摩诘经》卷一;《玄应音义》卷三;《慧琳音义》卷八 、卷二十七、卷五十七;平川彰《原始佛教の研究》 。

关于“比丘和比丘尼的区别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点我获取客服联系方式~  &nb...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点我获取客服联系方式~&nbs...

网站地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99999@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CopyRight©1999-2025 www.wosen-ddc.com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2025010088号-1
安全图标